柒e金融网

您的位置:首页 >保险 >

恒康医疗疯狂并购“后遗症”:5年内收购19家医院 商誉大幅减值拖累公司净利下滑78%

时间:2020-03-14 13:41:21 | 来源:华夏时报

近日,恒康医疗(002219)发布2019年业绩快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6.61亿元,同比下滑4.6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21亿元,同比下滑77.78%。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恒康医疗方面表示,主要系报告期新增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4.34亿元、处置子公司投资损失4.94亿元所致。

《华夏时报》记者梳理资料发现,2012年至2017年,恒康医疗开启了疯狂并购做大业务的方式。2012至2017年,共计收购19家医院及医疗机构,其中12家被收购医院为全资收购。

“恒康医疗过往业绩的波动跟公司的战略定位有很大关系,通过并购在医疗服务领域不断布局,但是医疗服务属于重资产,我们看到该公司过往收购动作频繁,公司固定资产大幅增加的同时,也带来公司的商誉大幅增加,从2012年1600万到目前的31.84亿,尤其2017年收购海外的PRP带来非常重大的商誉,但是并购后2018年业绩开始变脸,较大的商誉减值压力也对公司的业绩带来很大的影响。”3月12日,中融基金一分析师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针对上述问题,《华夏时报》记者多次致电恒康医疗,不过公司总机电话始终无人接听,随后,记者又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并未获得回复。

巨额负债及商誉压顶

据记者了解,恒康医疗成立于2001年,于2008年上市,是一家以医疗服务为核心,同时依托大健康产业,布局药品,日化品、保健品等多项产业的企业。近年来,公司通过外延并购和自建等方式,不断扩大医疗服务板块规模,形成了体检、诊断、治疗、术后康复的完整医疗产业链条。

上市之后,恒康医疗就开始不断并购,这也是导致今日亏损的主要原因。

过去的几年内,恒康医疗通过疯狂并购民营医院及医疗机构,大力拓展自身业务,然而,在疯狂并购之后,被收购的民营医院受到医疗行业改革和自身经营不善,造成经营性亏损。根据公告称,公司在2012至2017年连续收购了19家公司,形成了34.63亿元的巨额商誉。同时,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恒康医疗商誉已经高达31.93亿元,而彼时公司的净资产仅有28.58亿元,商誉占净资产的比例超过100%。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A股共有2138家上市公司账面存在商誉,商誉总额约为1.39万亿元。从绝对值看,超过百亿元商誉的企业,共16家;5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43家;10亿元以上企业,为340家。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商誉占比净资产超过70%的上市公司只有45家。

众所周知,高商誉将会对公司带来两大风险:一是增加公司业绩的不确定性,商誉占比越高,其减值后对利润的冲击可能就会越大;二是让企业负债较重,从而影响其现金流,甚至可能使企业陷入危机。

事实上,并购本身是企业资本运作、社会资源优化以及产业调整的一个过程,但反映在会计准则,就意味着商誉增加。

只不过,一般情况下,商誉不会在并购当年进行计提,往往是推后的,这也给企业留下了隐患。有的企业选择多次计提,减轻对当期业绩的冲击;有的企业则为了“快速排雷”,往往会一次性计提。

而就在2月6日晚间,恒康医疗回复了深交所问询函。恒康医疗表示,金融资产资产减值的原因主要包括部分客户经营异常导致回款困难、部分款项回收的可能性降低等。关于本次拟大额商誉的合理性,恒康医疗表示,主要由于医疗行业政策发生变化、经营不及预期导致。

此后的2月28日,恒康医疗发布2019年业绩快报,预计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4.34亿元。而此前几年,恒康医疗一共只计提过2.71亿元的商誉,包括2015年1648.43万元、2016年300.09万元和2018年2.51亿元。

本报记者从恒康医疗近年的业绩来看,自开展并购以来,公司业绩的确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到了2017年就出现了增速倒退,2018年更是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亏。

并购节奏或会持续

事实上,企业并购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根据Wind数据显示,2015年企业并购事件达7126宗,交易金额3.29万亿元;2016年企业并购事件达5382宗,交易金额3.24万亿元;2017年企业并购事件共1.13万宗,交易金额4.54万亿元;2018年企业并购事件共1.22万宗,交易金额达3.4万亿元;2019年虽较上年有所下降,但并购事件仍有达1.09万宗,交易金额达2.68万亿元;2020年以来,并购事件已有1103宗,交易金额达1652亿元。

“并购是资本市场的一种本能,也是资本市场非常重要的一种资源整合和资源配置的工具,是上市公司做大做强的一个手段,尤其是经过此次疫情之后,医类行业和相关企业可能会成为其他行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一个并购方向或者是并购标的。”3月12日,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医类企业的含金量可能会继续提升,它的投资价值可能会被再次被挖掘。

不过,任何一家医院并购后的文化整合和精细管理对社会办医者而言均是巨大挑战,更不用提连续出手并购如此多医院的恒康医疗。

频繁的投资并购需要大量现金的支持,因此近年来恒康医疗有息负债大幅增加,2016年、2017年、2018年其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其它非流动负债合计的有息负债金额分别为9.10亿元、44.09亿元、42.02亿元,2018年比2016年增加额达32.92亿元。

通过不断并购做大业绩和资产之路给恒康医疗带来巨额债务,以至于公司在2019年不得不出售资产缓解压力。

“资本市场上,通过并购进行业务的快速整合是比较常见的,也有部分公司,比如某商业流通公司通过并购进行全国快速布局,但是快速并购对公司的整合能力带来非常大的考验,而且现金流压力也非常大,需要不断的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来维持外部扩张的节奏,市场对这类扩张模式是不太认可的。”上述中融基金分析师表示,疫情后是否会掀起并购潮?这将取决于商业模式,比如连锁药店领域,上市公司依托资本市场快速进行并购整合的节奏还是会持续,医疗服务方面、口腔、眼科等领域也还是会继续拓展,这个节奏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优秀的头部公司具备持续的整合行业的能力,这一点不会改变,只不过,考验的将是公司资金实力和并购整合后的管理能力。

据记者了解,疫情之下,很多未上市的大独角兽公司由于业务体量大、资金流安全,正在更积极地寻找质地优良同时价格合理的标的公司进行并购整合,以此补足短板或者开拓疆土,以便在疫情结束、业务爆发的时候能够抓住机会,占领被淘汰企业释放出来的市场,快速反弹。

同时,有专家预测,这次新冠疫情的爆发,许多细分赛道开始或主动或被动地加速进入变革和融合的阶段。许多创业者和投资人会在这个时间窗口沉下心来思考公司未来的去向,有优势的企业希望扩大市场占有率、拓展业务版图、加强上下游延展,而面临困境的企业也急于破局,找到活下去的机会。

并购整合开始从一个可以考虑但并不迫切的选项,成为高优先级的重要战略,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正是加速了并购的发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