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e金融网

您的位置:首页 >银行 >

LPR改革助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 对银行影响几何?

时间:2019-08-19 13:33:04 | 来源: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8月17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央行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完善LPR形成机制,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发挥好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该负责人进一步指出,通过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可以起到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效果。央行还将会同有关部门,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切实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有市场人士认为,在存款利率不变的情况下,贷款利率下行可能导致银行利差收窄,对商业银行产生不利影响。不过,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认为,不能排除银行利差有下降的可能性,但是到底会不会降、降低多少、降的有多快取决于很多因素,很难马上就进行量化。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企业信贷融资成本的高低,最终取决于企业自身基本面、信用质量、盈利能力等因素,短期内贷款锚定标的的转换,并不会对信贷市场形成较强的冲击。新报价方式,可能对于资信等级高的大企业而言,有了与银行更大的议价空间,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银行对于信用风险的担忧是决定其融资成本的根本。

新的LPR是如何形成的?

8月17日,央行公告决定,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并将于8月20日起实施。此举是落实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坚持用改革办法,促进实际利率水平明显下降,并努力解决“融资难”问题。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将带动贷款实际利率水平进一步降低。

新的LPR是如何形成的?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新的LPR由各报价行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9时前,以0.05个百分点为步长,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提交报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按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算术平均,向0.05%的整数倍就近取整计算得出LPR,于当日9时30分公布,公众可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查询。

与原有的LPR形成机制相比,新的LPR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

一是报价方式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原有的LPR多参考贷款基准利率进行报价,市场化程度不高,未能及时反映市场利率变动情况。改革后各报价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报价,市场化、灵活性特征将更加明显。其中,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中期借贷便利期限以1年期为主,反映了银行平均的边际资金成本,加点幅度则主要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

二是在原有的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为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也便于未来存量长期浮动利率贷款合同定价基准向LPR转换的平稳过渡。

三是报价行范围代表性增强,在原有的10家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各2家,扩大到18家。新增加的报价行都是在同类型银行中贷款市场影响力较大、贷款定价能力较强、服务小微企业效果较好的中小银行,能够有效增强LPR的代表性。

四是报价频率由原来的每日报价改为每月报价一次。这样可以提高报价行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提升LPR的报价质量。2019年8月19日原机制下的LPR停报一天,8月20日将首次发布新的LPR。

马骏:银行利差走势短时间内难以进行量化

据央广网,马骏认为,原来银行的贷款利率主要是基于基准贷款利率,而基准贷款利率又是长期不变的,所以政策利率的变化,比如MLF(中期借贷便利)下降,不容易导致贷款利率下降,因此利率的传导就不顺畅。这次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传导的顺畅性问题,通过改革明确要求银行的贷款利率以后要跟LPR挂钩,LPR又跟MLF利率挂钩,这样就建立了比较顺畅的传导机制。未来如果政策利率下降,贷款利率也会跟着下降,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业内人士认为,新方式实现MLF与贷款利率挂钩,未来可通过下调MLF带动贷款利率下行,是一种新的“降息”方式。但也有市场人士认为,在存款利率不变的情况下,贷款利率下行可能导致银行利差收窄,对商业银行产生不利影响。不过,马骏认为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银行利差走势短时间内难以进行量化。

马骏指出,不能排除银行利差有下降的可能性,但是到底会不会降、降低多少、降的有多快取决于很多因素,很难马上就进行量化。影响未来利差走势的因素包括:一是宏观经济情况,尤其是未来贷款需求是不是旺盛;二是风险溢价,风险溢价又跟贷款的违约率相关;三是政策利率本身的情况,政策利率的水平和变化;四是新的传导机制落地速度有多快,因为传导机制到了银行还涉及改IT系统等等,还要花一段时间。

近日有机构预测,8月20日新公布的LPR利率可能维持在4.25%-4.30%的水平,比目前4.31%的水平小幅下行,低于目前基准利率4.35%的水平。业内人士预测,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改革是渐进、平稳推进的,短期不会有大变化,对商业银行总体和金融市场影响不大。

LPR改革助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 需关注中小银行流动性情况

据中国证券报,央行有关负责人强调,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完善LPR形成机制,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发挥好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强调,LPR并不必然对应利率升降,本身是中性的,且实体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偏高不仅在于利率,还在于信用利差。长期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应着力推进多元化融资,提升银行的风险识别能力和市场化定价能力。

对中小银行而言,需关注LPR新机制下中小银行流动性情况。中信建投宏观固收首席分析师黄文涛表示,缩减中间收费、降低贷款利率意味着银行资产端收益下降,而银行负债端同业占比不得超过1/3,未来息差可能会进一步收缩,这些将导致银行利润下滑。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新机制下中小银行原本在定价能力方面较大型银行弱,获取优质客户的能力不足。因此,在配合LPR新机制的组合政策中,可适当采取差异化的手段,给予中小银行定价相对灵活且适度的空间,以确保其逐步适应新规则。

据国际金融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指出,LPR改革后对银行的定价能力提出了很大挑战。贷款定价的方式将发生改变,原来贷款定价主要是贷款基准利率的水平上上浮或者下浮,那么现在需要根据LPR加点的这种方式。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整体上银行的定价能力会受到挑战。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则分析称,当前不仅要解决实体经济融资贵,还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所以下阶段应该进一步从宽货币向宽信用来转化,使银行进一步地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尽管贷款的利差可能会有所收窄,但是随着贷款投向规模的扩大,仍然会使银行的经营业绩保持稳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