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e金融网

您的位置:首页 >银行 >

医美概念股发生多家重要股东减持 短期业绩增速撑不起高估值?

时间:2021-06-11 11:41:02 | 来源:证券日报网

医美板块迎来了“黑色6月”!今年上半年,医美是资本市场最关注的板块之一,然而随着近期朗姿股份、昊海生科、华熙生物、金发拉比、奥园美谷、哈三联等一批医美概念股集中发布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公告,让普通投资者有点蒙。

医美概念指数在6月1日创出历史新高1743.53点后,已经连续七个交易日下跌,指数跌幅超过10%,6月10日才迎来本月首次0.17%涨幅。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对《证券日报》记者说:“医美概念股上涨过快,上市公司自身估值已经普遍较高,龙头公司股东减持便成为板块调整的导火索。”

业绩增速撑不起高估值?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检索“医美”标题,去年有66份机构研报,而今年机构研报数量已经超过180份,与机构关注热度飙升对应的,是医美概念股今年以来数倍的涨幅。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医美机构分会副会长田亚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资本领域对医美投资持续火热,除了中国医美市场环境的改善外,还有其它医疗产业步入低谷期。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2012年起微信朋友圈、美颜相机、各类社交app陆续上线,先后带来面膜、彩妆、医美行业增速创新高,移动互联网时代颜值需求不断被强化升级。2020年我国医美行业规模达到1795亿元,2014年-2020年复合增速24%,预计2030年我国医美行业规模有望破万亿元。

田亚华说:“在整个医疗行业中,像医美这样高速发展的细分行业很少,除部分创新药公司获得政策扶持增速较为突出,大多数医药和医疗器械公司都受集采等政策影响,行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医美公司才会获得资本的追捧。”

但这种高涨的投资情绪,田亚华认为已经有过热迹象。因为医美产业上游原材料和医疗器械领域有较高技术壁垒,甚至被国外公司垄断,中国本土公司可以享受行业成长红利但天花板较为明显。行业中游的医美机构和下游的医美渠道端,并未像眼科、牙科等形成规模复制效应,相关公司的业绩增速已经无法撑起高估值泡沫。

此外政策端近期也对医美产业收紧。6月9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规范医疗美容相关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倡议》,便瞄准近年来屡禁不止的医美贷款乱象,从金融机构的约束角度出发,详细规定了金融机构在为医美机构提供相关贷款服务时的要求。部分地区也加大医美药品管理,如湖北荆门、孝感近期表示将重点加强可用于医疗美容药品零售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甘肃甘南州市场监管局印发文件,规范可用于医疗美容的药品经营使用行为,杜绝违法违规经营使用行为等。

张翠霞表示,医美概念股经历近半年的炒作,相关概念公司PE普遍在100倍以上,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借助资本热度,通过跨界并购方式进入医美产业,成为市场追捧的对象,这加剧了行业的泡沫化。由于部分医美概念公司短期股价上涨过快,加之医美并不是其核心资产,当政策端和市场端有了风吹草动,便容易出现股价的快速回落或者大幅杀跌情况。

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医美概念的投资吸引力是企业利润和成长空间,因为医美行业有非常大的利润空间,而且市场处于起步阶段,未来成长性可期。但目前医美概念股因为资源稀缺性遭到市场炒作,即便有投资潜力的公司,也需要等待股价回落风险降低后再介入。

中长期投资逻辑未变

对于近期医美概念公司股东蜂拥发起的减持行为,张翠霞认为,除了伪概念的相关公司炒作,真正的医美概念公司仍然具有投资潜力。因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美消费市场,医美的影响力和形象宣传逐步扩大,使其逐渐成为像男性热爱游戏活动一样的普通消费产业,并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延伸触角,通过技术迭代加速市场扩张,行业的成长性毋庸置疑。

伊美尔健翔医院主诊医师刘小峰对记者表示,医美的盛行和消费额增加,与医美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关系。传统的手术型医美逐渐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轻医美的盛行,如过去的拉皮手术需要开刀及较长的术后愈合时间,现如今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选择小切口的拉皮手术,更多的人选择热玛吉、欧洲之星这种不会造成伤口的美容器械,通过射频技术实现皮肤美容的效果。

刘小峰说:“轻医美的消费接受度更高,使用效果明显,且不需要较长的术后恢复期,除了的确有医美需求的中老年人,更多年轻人也热衷通过医美实现自身形象的改变。注射玻尿酸微整形、通过美容仪器提升面部效果,以及护肤美白的消费者占绝大多数,且这些消费者均有重复消费意愿。”

中商产业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医美行业发展至今,核心客户多为80后、90后、00后,具有显著的年轻化特征,随着核心消费群体的崛起,国内医美市场潜在发展空间仍然较大。2016至2019年间,医美行业注销企业数呈上升趋势,医美行业逐步走进监管视线,在打击违法违规机构方面起到一定作用,此外资本不断涌入,医美行业的龙头效应将越发明显,从蒙眼狂奔的阶段,将逐步走到自然的优胜劣汰。

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咨询负责人文志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产业链角度看,医美机构处在产业链核心位置,耗材产品、推广渠道都无法脱离医美机构独立存在,潜在商业价值高。但医美机构较为分散,即便是头部的几家医美连锁机构也未能形成规模效应,随着资本的介入和监管对黑医美加速出清,医美机构将获得较大的市场空间,能进一步拓展医美产业的边界。

文志宏说:“资本热衷投资医美机构,一方面是因为医美机构可以实现规模复制,具有极强的盈利能力和行业影响力;另一方面资本可以通过并购获得医美的牌照和技术资源,利用自身资本力量和成熟的管理团队,实现并购资产的高速成长。未来规模化是医美机构竞争的关键,也是投资机构并购成效最直观的数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