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e金融网

您的位置:首页 >银行 >

建议收藏!中银协潘光伟深度剖析:银行理财转型四大建议

时间:2019-11-09 17:33:06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资管新规统一了资管行业监管标准,引导资管业务回归本源,降低风险。自资管新规发布以来,包括银行理财在内发生了重大变化:非保本理财规模总体保持平稳,同业理财双降,净值化产品增多。但同时,银行理财转型中面临着存量资产处置问题、理财子公司定位、投资者教育以及投研能力不足等问题。商业银行该如何应对?

11月8日,在天津举办的2019年两岸暨港澳银行业财富管理论坛上,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用最新的行业数据解读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发生的变化,并对当前银行理财转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运行模式公司化、理财产品净值化、资产配置多样化、投研能力专业化等四方面建议,以推动银行理财业务高质量发展。内容翔实,值得收藏学习。

上半年银行理财为客户赚了4801亿元

去年4月资管新规发布实施,标志着资管行业统一监管时代的到来。随后,理财新规、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及近期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等配套细则逐步落地出台,与资管新规保持一致,且前后呼应、互为耦合,意义重大。一方面,配套细则保持了资管新规去杠杆和资管业务统一监管的核心原则,有效引导银行理财回归代客理财的资管业务本源。另一方面,配套细则对资管业务关键要素进行了详细补充和说明,提升了执行层面的可操作性。在百万亿资管市场中,银行理财(截至2019年6月末,银行理财在整个资管市场中占比约为20%)作为最为重要的参与方也迎来了发展史上首次重大转型,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变化。

一是理财业务总体保持平稳。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较快,尤其是从2007年至2015年间,理财产品余额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0%,2016年才逐步放缓,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等政策发布后,银行理财产品余额总体平稳,未出现大幅波动,呈现出更为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态势。截至2019年6月末,非保本理财产品 4.7 万只,存续余额22.18万亿,与2018年末基本持平。    

二是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首先,同业理财规模与占比“双降”。截至 2019 年6月末,同业理财存续余额0.99万亿,较2018年初减少2.27万亿,降幅达69.67%;占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4.45%,较2017年初的 23%下降逾18个百分点,“资金空转”现象明显减少。其次,理财产品募集形式以公募为主。截至2019 年6月末,公募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1.08 万亿,占全部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95.07%。再次,债券等标准化资产是理财资金配置的主要资产。截至2019年6月末,非保本理财资金投向存款、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的余额占非保本理财产品投资余额的66.87%。

三是坚持以服务客户为中心。银行理财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普罗大众,银行理财为居民财富保值增值做出了积极贡献。基于投资者日益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和风险偏好,各商业银行积极顺应监管导向,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不断提高理财产品的广度和客户覆盖面,陆续上线类货币基金开放式产品、混合类非固收产品等。通过专业化、个性化的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跨市场的理财投资服务。银行理财业务坚持以服务客户为中心,遵循风险收益的平衡,为投资者提供了稳健、可持续的理财收益。2019年上半年,非保本理财产品累计兑付客户收益4801亿元。

四是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银行理财通过配置债券、非标资产等方式直接或间接进入实体经济,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截至2019年6月末,非保本理财共持有资产余额 25.12万亿。其中,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中央银行票据、政府机构债券和政策性金融债券占非保本理财投资资产余额的 7.84%;商业性金融债券、同业存单、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证券和外国债券占非保本理财投资资产余额的48.09%。银行理财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是在打破刚兑、产品净值化的大背景下,市场上的无风险利率下降,进而带动企业融资成本下降。二是资管新规将嵌套层级限制为一层,禁止开展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缩短了融资链条,进而降低了企业实体融资成本。三是允许理财子公司直接投资股票,或将为股票市场引入庞大的潜在客户群体和机构投资者,带来更稳定的资金来源,进而拓展资本市场发展,提升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直接融资能力。

平稳过渡,妥善处置转型问题

由于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模式的转变,客观上对市场和行业造成一定冲击,银行理财业务遇到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一是存量资产处置问题。资管新规出台后,要求金融机构应当制定过渡期内的资产管理业务整改计划,明确时间进度安排,明确过渡期至2020年底。但从目前几种压降路径来看,资产自然到期只适用于部分资产,提前还款存在契约修订障碍,非标转标路径不畅,回表资本消耗过高,打包和发行新产品困难。如何进一步加大创新,拓展化解存量资产的方式和渠道,以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的方式审慎妥善处理存量资产,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二是理财子公司面临定位及发展等系列问题。首先是理财子公司与母行之间的关系梳理难题。包括子公司与原资产管理部之间的分工及权责关系、与母行私人银行部之间的定位及分工关系等问题。其次是理财子公司差异化发展的问题。尽管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客户基础、资产规模等方面具备比较优势,但与公募基金等资产管理机构相比,仍面临投研体系不足、市场化激励不到位等问题。此外,还有文化理念转变的挑战、公司化运作的挑战、业务转型的挑战等。

三是投资者教育问题。在市场利率持续走低、理财刚兑的条件下,理财产品已经成为零售和私行客户最重要的投资方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反过来固化了客户需求的“感性选择”。在2020年底过渡期后,银行理财要打破刚兑、完全实行净值化管理,风险由客户自担,则必须实现客户需求由“感性选择”向“理性选择”转变。然而,投资者教育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尤其是长期以来,我国投资者理财中以储蓄类资产为主,对于理财保本、保收益的概念根深蒂固,风险偏好长期较低,短期内改变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风险偏好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是投研能力不足问题。过去,银行擅长投资债权类资产,整体风险偏好偏低,即便是银行系的公募基金公司,股票投资比例也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公募基金、券商资管等机构已在股票投资领域积累了20多年的经验,在策略选择、风险控制等领域均有丰富经验,银行理财与之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亟需组建相应的投研团队,提升投研能力。

四大建议推动银行理财顺利转型

针对目前银行理财在净值化、公司化转型中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各机构应尽快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动转型工作顺利进行。

一是运行模式公司化。在监管部门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之后,商业银行纷纷申请设立理财子公司。截至目前,已有31家商业银行公告了理财子公司设立计划,其中7家已先后开业,5家正处于筹建阶段。公司制运行模式能将资产管理业务与银行传统业务有效隔离,有助于实现收益和成本的独立核算,更好地隔离风险,推动资产业务的健康发展。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理财业务子公司制运营模式将是大势所趋。

二是理财产品净值化。净值化是理财产品转型的方向和重点。但由于净值型产品无预期收益率,且收益波动较大,现有投资者接受度不高。资管新规后,商业银行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的速度有所增加,但产品规模占比仍较低。截至2019年6月末,净值型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7.89万亿,同比增加4.30万亿,增幅达118.33%;净值型产品占全部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35.56%。商业银行需进一步搭建资产估值、信息披露、风险监控等核算和运行体系,针对不同客群分步骤推出净值型的新产品,同时也要夯实产品净值化管理基础,把“类基金”产品作为长期转型目标,部署固收类、混合类和权益类、商品和衍生品类四大产品线,搭建完善的净值化产品体系。

三是资产配置多样化。过去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结构简单、同质化严重,在“刚性兑付”的保证下,仍能吸引大多数稳健型客户。但随着资管业务的转型,必须通过多样化的资产配置重构产品的吸引力。因此,商业银行应坚持多维度体系,通过“自主投资+主动委外投资”并行方式,搭建包括商品类资产、外汇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另类资产等在内的资产配置体系,实现对不同类型资产的针对性投资,真正实现大类资产配置。

四是投研能力专业化。理财子公司可以实现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衍生品市场、养老金市场等全市场投资,在丰富理财业务投资领域的同时也对商业银行现行投研能力提出了较大挑战。商业银行需进一步搭建完善的投研体系,补齐此前在权益市场投资经验不足的短板,提升投研能力的专业化水平。

潘光伟表示,“行百里者半九十”,银行理财应不忘初心、回归本源、合规发展,秉持“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初衷,不忘初心,坚定信念,攻坚克难,继续前进,以发展促转型,以转型立新功,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服务好银行客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开创我国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更加辉煌的未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